無功、功率因素與無功功率補償的概念
交流電力系統主要目的是提供用于做功而被消耗的能量,稱為有功功率,但為了完成有功傳遞,依據磁場工作原理的用電設備(如變壓器、電動機)需要能量建立交變磁場,該部分能量在電源與設備間來回傳遞,稱為無功功率。
這些感性負荷需要吸收大量無功功率來建立感應磁場使得線路損耗增加,電壓質量下降,設備利用率低,為消除無功功率產生的無用消耗,必須進行無功補償。
在交流電路中,電壓矢量與電流矢量夾角的余弦值即是功率因素,數值上功率因素是有功功率與視在功率的比值;
(公式一)
功率因素是電氣設備使用狀況和利用程度的代表性指標,同時也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指標。
無功補償的意義
穩定電網電壓,提高供電質量
提高功率因素,提高設備利用率
減少線損,提高有功功率傳輸能力
提高變壓器利用率,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無功補償臺階與功率因素的關系
采用分組電容補償后系統剩余無功Q值小于單個電容容量,依據上述公式(一)該容量相對于實時的有功P如果小于20%,cos值即可達到0.98,即便無功達到有功的50%,cos值也接近0.9,所以總補償容量一定要夠,臺階不必很小
例如; 315KVA變壓器的供電系統,一般無功補償容量按照30%變壓器容量考慮,為100Kvar,設用4組25Kvar的電容組成,補償后系統最大剩余無功Q為單個電容的容量25Kvar,假定變壓器負荷率為50%,系統有功157.5KVA,則Q/P=25/157.5=0.1587,對照下表,cos值依然大于0.98